背離文藝復興畫風的拉斐爾弟子
義大利的畫家和建築師羅曼諾(Giulio Romano,一四九九—一五四六年)出生於羅馬,十六歲就跟隨拉斐爾成為主要的弟子和助手。由於拉斐爾承接的工作繁重,許多部分不得不交由助手完成,而羅曼諾就是其中的主力。他根據拉斐爾的素描繪製了大部分的梵蒂岡涼廊的壁畫,梵蒂岡室內壁畫《波爾哥火警》中的部分群像,和君士坦丁室壁畫的主要構圖和製作。
一五二〇年拉斐爾死後,羅曼諾與拉斐爾另一位門徒潘尼(Giovan Francesco Penni)共同繼承了老師的畫室,並且完成拉斐爾最後遺作。特別是《聖母的加冕》(一五〇三年委託)與拉斐爾一五一八年開始著手的《基督變容圖》。
然而羅曼諾的畫風顯然已經逐漸背離了文藝復興所追求的均衡、和諧與典雅高貴,而喜好以誇張的動感和強烈的戲劇效果來吸引觀眾。拉斐爾所設計的梵蒂岡君士坦丁室壁畫,在羅曼諾接手後作了部分改動,表現出的騷動不安與拉斐爾風格相去甚遠。拉斐爾後期作品中畫風表現明暗對比強烈,動態誇張的部分,應是出自羅曼諾之手。
莎翁誇讚「義大利少有的大師」
一五二三年,羅曼諾與義大利製版匠雷蒙第(Marcantonio Raimondi,一四八〇—一五三四年)合作一系列色情版畫,後被教廷禁止,雷蒙第也因此被監禁。然而羅曼諾的誇飾風格在曼杜瓦卻得以發揮。一五二四年羅曼諾受公爵菲德里哥.貢扎伽(Federigo Gonzaga)之邀前往曼杜瓦,負責一五二四年到一五三四年間德宮的整建工作。在德宮內,他與助手們裝飾完成了著名的巨人廳壁畫——《巨人的滅亡》。內容描繪古希臘傳說中,奧林帕斯眾神毀滅挑戰天界的泰坦族巨人的情景。
壁畫結合著建築的結構,將四個牆面和天花板渾然無間的連成一體,氣勢磅礡;構圖繁複多變,人物拉長、表情激烈。置身其中的觀眾完全被雄偉生動的壁畫包圍,很難不被這驚人的所震撼,堪稱「矯飾主義」的代表作品之一。然而除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和特異的趣味,羅曼諾還是缺乏前輩大師的自然純樸和高貴莊嚴。
一五三七年,羅曼諾繪製了一幅表現羅馬皇帝父子二人凱旋歸來的《提圖斯和維斯帕先的勝利》,畫面在明暗對比下頗具動感,只是人物姿態扭捏、表情也嚴肅緊張。羅曼諾在十六世紀享譽歐洲,是莎士比亞唯一提及的義大利藝術家,莎翁並稱之為「義大利少有的大師」。然而嚴格說來,羅曼諾並無更多出色作品,在美術史上也未受更多重視。◇
發表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