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世紀初,佛羅倫薩。二十五歲的年輕畫家馬薩喬(Masaccio)受委託,為新聖瑪利亞教堂(Santa Maria Novella)製作一幅壁畫,他必須表現「聖三位一體」(The Holy Trinity)——即聖父、聖子和聖靈,這是個基督教常見的重要題材。
要知道在十五世紀的意大利正處於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,人才輩出,一個畫家想要脫穎而出實在不容易。而這個委託給了馬薩喬一個靈感。他打算藉這個機會顯一下本事,給世人一個震撼!
果然,當壁畫揭幕的當天,在場的人們幾乎都驚呆了!
因為馬薩喬不僅是畫了聖三位一體,他還把牆面「鑿出個凹洞」、成了一個深入牆內的拱頂壁龕,裡面高高聳立著聖父、聖靈(象徵的白鴿)、聖子(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穌)的形象,耶穌腳下左右陪侍著聖母與聖約翰;下方階梯兩側還跪著贊助人。鮮活而立體的景象出現在眼前平坦的牆面上,大家議論紛紛,這怎麼做到的呢?但這就是馬薩喬創造的一個完美的逼真幻覺,在那個繪畫尚未成熟的時期絕對是前無古人的創舉。
他用精準的一點透視法製造出空間深度[1],加上繪畫技能描繪出逼真效果,欺騙了人們的眼睛。這種技就叫做tromp-l’oueil,意為欺眼法,又叫錯視法。馬薩喬這一把賭贏了!這幅壁畫不僅引起轟動,也註定載入史冊。
然而,人怕出名豬怕肥,馬薩喬很快就得面對同時代人的妒忌與質疑。他們並不相信馬薩喬做得出這樣的奇蹟,畢竟他只是一個年輕的小小的工匠(那時畫家只是工匠地位),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的科學知識呢?!
有人懷疑他得到了布魯內萊斯基(Filippo Brunelleschi)的幫助——就是那位鼎鼎大名、設計了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圓頂的偉大建築師。更蠻橫的指控是,這個《聖三位一體》根本是布魯內萊斯基繪製的,而馬薩喬只是冒名撿現成便宜!
這對馬薩喬當然是不公平的,他可能研究過布魯內萊斯基的透視法,但他在早先的作品如:《聖彼得的生平》中已經運用了透視法表現空間,而在《聖三位一體》中的一點透視更為精確、純熟和巧妙。此外,馬薩喬的繪畫能力和原創力也是有目共睹的;他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最早運用透視法,並知道統一光源的畫家之一。不管嫉妒者怎麼說,這幅壁畫仍然為人所津津樂道。即使在今天,它仍然令人著迷:愛好者們甚至把這幅畫用現代技術「還原」出3D立體結構。(可參考:https://3dvisa.cch.kcl.ac.uk/project73.html )
可惜馬薩喬在繪製這件作品後的隔年(一四二八年)就去世了。原因不詳,歷史沒有留下任何相關的記載(這不禁引起一些猜想)。布魯內萊斯基也對他的英年早逝十分惋惜,認為是「巨大的損失」。
馬薩喬雖然只活了二十七歲,卻在美術史上立下了重要的里程碑。令人想起在這幅《聖聖三位一體》壁畫的下方,描繪了一具骷髏,代表著因為原罪而導致人類死亡亞當的遺骸。這是在提醒世人:人生命是短暫的,唯有在信仰中尋求永生。對馬薩喬這樣的畫家而言,在藝術中精益求精,提升自我,留下不朽作品,是否也在某種意義上算是得到「永生」了呢?
[1] 馬薩喬首先在牆上繪製了構圖和透視線的粗略圖。 再以新鮮的石膏覆蓋在壁面上作為底層。 為了確保透視線從草圖精確地轉移到壁面上,馬薩喬在十字架底部的消失點(觀眾的視點)插入了一顆釘子,並在上面系上繩子,然後根據構圖結構將其壓入(或刻入)壁面石膏中。 籌備工作的痕跡仍然清晰可見。◇
發表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