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德國很多年了,每到四、五月還會想起德國的白蘆筍。今年四月中善於烹飪的秀玲寄來一張白蘆筍的照片,僅只一根擺放在淡粉紅色的醬汁上,這根大白蘆筍在偌大的盤子裡,彰顯著它的身價。更加勾起我對白蘆筍的興致。
中國兩千年前的《神農本草經》裡就已經將蘆筍列為「上品之上」,稱久服輕身益氣延年。明代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寫到蘆筍能利尿、潤肺鎮咳等。
在西方,公元二世紀時,古希臘哲學家醫生克勞狄烏斯·蓋倫(Galen)也提到蘆筍是一種有益的草藥。
蘆筍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天冬酰胺酸,可算是天然利尿劑。這對那些具有水腫症狀、患有高血壓或其它與心臟有關病症的人尤為有益,同時還有降血壓的作用。而內含的多種滋體益氣物質可以降低膽固醇。這種蔬菜還含有非常多的蛋白質、維他命、礦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,其含量也高於普通蔬菜。營養學家普遍認為,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。用蘆筍治淋巴腺癌、膀胱癌、肺癌、腎結石和皮膚癌有極好的療效。洋洋灑灑查到這些,這些資訊就當作飲食神話也可自娛。
我喜歡它的理由是--在台灣寒冬臘月裡都可以買到黃瓜、西紅柿等各色瓜果的時代,蘆筍仍執著地堅守著季節原則。對於執念於什麼季節吃什麼菜的人,白蘆筍是最節氣的食材。尤其每到四五月的德國。從南到北從西到東都洋溢著吃白蘆筍的喜悅。
在台灣看到吃到的本土蘆筍都是綠色的,到了德國才開了眼界,原來還有白色的,甚至有淡紫色的,還有一種是通體全白,頭部有些紫色和粉色,這不是另外的品種,而是白色的蘆筍在生長過程中見了光,是太陽光給它「上色」了。和純白蘆筍相比,這種蘆筍的口感和味道沒有區別,但「以貌取人」的德國人不待見,所以價格比較低。和其它蔬菜相比,種植蘆筍需要不同尋常的耐心。一茬蘆筍的生長週期為十年,頭兩年只耕耘,沒有一絲一毫的收穫。第三年才有些收成,還只是一半,第四年才進入真正的收穫期。
德國人把白蘆筍稱為皇家的餐食、可以吃的象牙,與松露齊名,可見多麼尊貴。因為口感水嫩多汁,在歐洲有蔬菜水嫩美人之稱,每年只有短短幾週的上市時間。雖然一開春就可以看到有賣白蘆筍,但那些大多是進口的。德國本土產的白蘆筍,要等到四月中以後才能吃到,而到六月中旬就落市了。這個時節的白蘆筍新鮮飽滿,柔嫩細緻,咀嚼中有淡淡清香。伴隨著春暖花開,白蘆筍帶來的是春天的味道。且越簡單的烹飪方法越能帶出白蘆筍的鮮甜清香,用水白煮伴以好的牛油(Butter)即可。這應証了「舌尖上的中國」那句名言「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選用最樸素的烹調方式」。
在德國,將蘆筍稱為「蔬菜之王」是再恰當不過的了,德國人在廚房裡為這位「國王」準備了聲勢浩大的排場:有專門削皮的刀;專門豎著煮蘆筍的瘦高的鍋,裡面還要放上一個特殊的架子;把蘆筍從鍋裡夾出來,也有特殊的夾子,瀝水的夾子當然也不能少;最後一步放到盤子裡上桌,一定要用白色盤子,襯出蘆筍的光潔。
不少人說,西方人吃飯是在「吃」餐具,中國人是吃味道。在吃蘆筍的問題上,德國人更是把「吃」餐具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。
在德國吃蘆筍時要用到的醬料,此時都會有很好的銷路,特別是荷蘭醬,連同其它配菜,如義大利的風乾火腿片和德式煙熏火腿,像小山一樣堆在蘆筍專櫃旁邊。
近年來到柏林參加蘆筍節的人口好像趨勢大增。今年聽說已有2000人聚集到柏林參加這個蘆筍節之旅。這個蘆筍節通常會一直辦到五月底六月初。
離柏林四〇公里的貝利茨( Beelitz ) 在布蘭登堡州(Brandenburg)是德國著名的蘆筍之鄉,這裡不僅有蘆筍博物館,還有各種和蘆筍有關的文化活動。身穿白色蘆筍裝的蘆筍女,在音樂的伴奏下,去地裡採收蘆筍。盛大的蘆筍節上,蘆筍女們還要獻上蘆筍舞……該地的土壤相當適合種植蘆筍,種植蘆筍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。是一個叫卡爾弗里德里西赫曼的人(Karl Friedrich Hermann)於19 世紀中葉開始在此種植。
蘆筍大道
德國有童話大道、葡萄酒大道、浪漫大道在旅遊界名聲響亮,但蘆筍大道知道的人就不多了。
這條蘆筍大道位於下薩克森州,從蘆筍之都Burgdorf出發,向東南方到Braunschweig市,再北上,七拐八折來到漢堡附近的Lueneburg,之後向西南方進發,從不來梅(Bremen)市南邊掠過,到了小鎮Lindern後,就已經到了蘆筍大道的最西端了,從這裡往東折返,經過德國「蘆筍國王」提爾曼所在的Kirchdorf,最後回到Burgdorf。
舊資料顯示德國平均每年產4000噸蘆筍(二〇〇五年); 在收成季節臨時工就有1500多名,大多來自波蘭。新的資料二〇一八年,僅德國收割超過 129,000 噸白蘆筍,二〇二三年已經是13萬多噸,中間若非經歷了疫情應該還會更多。誰說除瑞士以外,德國人食用的白蘆筍比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地方都多。
白蘆筍與綠蘆筍差別在於摘種的過程,綠蘆筍會進行完全的光合作用,白蘆筍則是用泥土蓋住呈現避光狀態,綠蘆筍要趁鮮嫩採收,但是白蘆筍最外面的皮層要去除,因此會等白蘆筍生長堅實才採收,又不能讓他直接見光要用網布覆蓋著,工序很多,若要更細節的處理白蘆筍採收的期間要選在夜間暗光時作業。
王室蔬菜
歷史上法國的太陽國王路易十四鍾愛蘆筍,德國巴伐利亞的卡爾·特奧多爾(Karl Theodor) 王侯 也愛品嚐蘆筍; 他命人在他的避暑行宮宮殿花園裡培植這種「王室蔬菜」 。蘆筍從此開始逐步走進各個鄰近諸侯國的宮廷廚房。中世紀時,蘆筍是治療各種足痛風的珍貴藥草。
白蘆筍與藝術家
德國超現實主義達達派的主要人物馬克斯恩斯特(Max Ernst )還曾用石膏為蘆筍做了一座比人還高的「白蘆筍與白蘆筍花」雕塑(1935年)。解讀恩斯特這尊雕像的說:白蘆筍代表著優雅、精緻、純真、魅力。
用蘆筍入畫的例子也不少,著名的法國畫家馬內 (Edouard Manet) 於一八八〇年 畫的一捆蘆筍(A Bundle of Asparagus)。真正看起來令人垂涎的是馬內後來再畫的那張《一根白蘆筍》的小畫。據說是馬內的藏家用八百法朗跟他訂購一張白蘆筍的畫,結果藏家收到畫時可能太滿意了這張畫付了馬內1000法朗。馬內因此再畫了ㄧ張《一根白蘆筍》送給這位收藏家並且附上了一字條 --「上次那捆蘆筍少了一根」 。想這位法國收藏家必也是白蘆筍的吃迷者。
這綑白蘆筍油畫現藏在德國的科隆美術館,至於那一根的小畫就不知藏於何處了。◇
發表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