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神的生活:馬雅藝術裡的神性 Lives of the Gods: Divinity in Maya Art 

作者
Wei J C

2022年的冬季,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辦了大型的馬雅文化展。

馬雅文化,特別是馬雅人相信的各種各樣神祇,相對其他古老宗教如基督教、佛教、道教,對一般人還是遙遠、陌生又神秘的。

展覽重點顯然不是探討瑪雅古國的信仰和神祇,也不是要深究馬雅文化的來龍去脈,而是瑪雅藝術本身。藝術家透過物件,表現神與人生活在世上的活動與象徵。遺留下來的文物 ,多是從第四到第九世紀 ——這段期間也被史學家稱為馬雅的『古典時期』。物件中許多還留有作者的簽名,這在其它古老文明中都屬於罕見甚至沒有的。透過這些精美的藝術文物,瑪雅統治者記錄他們與神——太陽、月亮、玉米之神的溝通,與王朝的起源的探索。

據知馬雅人瑪雅社群自十六世紀受到西班牙的入侵後,大規模的受到迫害,人口遽減,文物也受到相當嚴重的毀損。

令人好奇的是,馬雅文字很類似中文的象形文字,一個符號代表ㄧ種義意。經過西班牙的統治後,這些文字有些已改為拼音。雖然如此,「如今在這世上還有約600-700萬人在使用這一語系衍生出的30種語言(包括一些紐約地區的移民社區)*。(展場說明)

看完展覽的收穫,也是我的最大疑點——馬雅文化裡的圖騰物件跟殷商銅器上的圖案很相像,例如這兩只帶蓋四足碗 (4th- 5th century ceramic, pigment),鳥嘴與四足上的圖案令人聯想到商青銅器上的饕餮文。他們是否有什麼關聯?這些宇宙奧祕,遠古人類的活動、遷徙,歷史變遷的脈絡,永遠是現代人解不完的謎。